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资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团队发文揭示输尿管梗阻结石自发排出的力学机理

作者: 访问量:640时间:2022-09-21

肾结石是尿液形成时由于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过饱和,在肾脏中异常聚积而成的一种晶体混合物(图1),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由其引发的腰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高达15%。长期以来,基于病例统计分析,国内外临床均认为直径小于5 mm的结石能自发随尿液从输尿管排出,直径大于5 mm的结石则无法自发排出输尿管,需要药物治疗或体外冲击波碎石辅助,甚至手术干预。但是,对结石能否自发排出输尿管的经验判断,缺乏定量化精确分析,从而影响诊断及治疗效果。

图1 肾结石样本(尿酸结石):(a) 外观;(b) 结石表面微观形貌;(c) 元素含量分析

为了解决该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带领团队成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等手段,首次分析了梗阻结石排出输尿管的力学机制,给出了输尿管自发排出结石的临界尺寸判据。

首先,针对球形结石堵塞输尿管病态情形建立理论模型(图2a&b)。采用冯元桢超弹性本构模型刻画输尿管变形,建立结石-输尿管接触力学模型,求得结石在输尿管中移动的临界力学条件(图2b),据此计算驱动结石移动的临界尿液压力。其次,设计体外模拟实验,利用橡胶软管和钢球模拟梗阻输尿管,测试驱动钢球在软管内移动的临界压力。实验所得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良好。结果表明,人体输尿管不发生损伤情况下(输尿管内最大尿液压力不超过12 kPa),结石自发排出输尿管的临界尺寸范围为大于输尿管内径约 11%~22%,与临床统计数据基本一致(图2c)。结合体外医学检查影像技术,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可为临床医生诊断肾结石疾病提供定量依据,进而提高肾结石疾病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图2 理论建模及计算结果:(a) 人体输尿管梗阻结石示意图;(b) 基于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的临界受力状态构建轴对称理论模型;(c) 排出输尿管结石尺寸的理论计算结果

近期,该成果以“Critical size of kidney stone through ureter: A mechanical analysis”为题发表在国际生物材料力学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勇岗,卢天健教授为通讯作者,刘少宝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共同作者博士后李墨筱、博士生强鹭升、博士生孙学超也对该论文做出重要贡献。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mbbm.2022.105432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 29 号 邮政编码: 210016

Copyright 2021 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