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从“骑手”变成“飞手”,乘坐“空中巴士”出行,进行低空飞行观光……在蓝天与地面之间,低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据相关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至5万亿元。
低空经济的风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这一领域发力。迎接这一机遇,南京将如何振翅高飞?从自身优势出发,“创新能力”是破局的关键。近日,南京日报记者探访了南京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技术平台,了解那里的创新风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在采访中详细介绍了他所带领的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研究中心的研究重点。力学属于基础学科。小到无人机、小飞机,大到大飞机、超大尺寸的航天器,都离不开力学支撑。
记者:实验室目前的研究方向有哪些?请卢教授详细介绍一下。
卢天健:实验室目前围绕轻质结构高可靠性设计、柔性轻质结构动力学设计及控制、热结构设计与热调控、材料结构一体化精确制造等关键科技问题开展研究,致力于支撑航空航天装备结构设计、提升性能和可靠性。轻质结构的研究对于无人机和小型飞行器的发展至关重要。轻质结构可以帮助无人机、小飞行器实现小体积、高承载,还能减振降噪。这不仅提高了飞行器的性能,也对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者: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您对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
卢天健:面对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在热潮中保持冷静思考。发展低空经济是一个全链条的过程,离不开政府、企业、高校的协同推进。我们需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搭建低空经济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支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队伍。我们的团队作为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未来,我们团队将继续在轻质结构、高可靠性设计等方面深耕细作,为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